蓝色之神居住的地方
拉贾斯坦邦纳德瓦的皮克瓦伊艺术描绘了克里希纳神的光辉一生。由于其作品的活力和主题的适应性,这种艺术形式几经兴衰,一直流传至今。
除了皮克瓦伊绘画,你还能在哪里找到艺术与信仰的完美结合呢?皮克瓦伊绘画,俗称皮克瓦伊,是一种古老的印度艺术形式,起源于拉贾斯坦邦乌代普尔附近的小镇纳德瓦(Nathdwara)。这些真人大小的绘画以布料为画板,手法极其复杂精细,主题多为克里希纳神(lord krishna)的生活故事,他也被人称为蓝色之神。过去,他们通常会被悬挂在纳德瓦的施莱纳吉(克里希纳神的一个化身,形象是一个七岁孩童)神庙里的神像后方,为庙宇增添几分美感。因为施莱纳吉是作为克里希纳的孩童形式受人崇拜,所以他被极其小心地照顾着,这些也都反映在了皮克瓦伊当中。致力于复兴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组织“皮克瓦伊传统和未来(Pichvai Tradition & Beyond)”的创始人普加·辛哈尔(Pooja Singhal)说,

“皮克瓦伊这种微型画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16世纪的中世纪毗湿奴宗教派。通过将Pich(后方)和Wai(悬挂)相结合,皮克瓦伊发展成为了瓦拉巴恰亚(Vallabhacharya)(属于毗湿纳维派普什蒂玛格(Vaishnavite Pushti Marg教派)复杂的寺庙仪式的一部分,通过寺庙装饰、神像装饰和盛大的庆典,将美学实践与灵修融合起来。在皮克瓦伊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初期,大约有五名艺术家被允许在施莱纳吉的丁查里亚(dincharya)或日常仪式期间参观施莱纳吉的圣达尔善 (观景)几分钟。每一个达尔善都是一个精心设计的仪式,他的衣服会由他的塞瓦克(侍奉神的信徒)更换。这些仪式在绘画中被完美地捕捉了下来,集中表现在他所穿的复杂的服装上,色彩丰富而明亮,四周有深色的边框,以纯金作为装饰。很快,它就成为了一种艺术形式,不仅描绘寺庙里发生的事情,也作为神像的装饰壁挂,并开始描绘神灵的生活。

在如高知双年展,印度艺术博览会等知名艺术论坛上展出——皮克瓦伊最终逃脱了被世人遗忘的命运生存了下来,并继续艺术鉴赏家带来新的震撼。
辛格尔解释说:”最初,皮克瓦伊多以精美的几何图案和花卉图案作为装饰,画面中央则留白,神像就放那个位置。然而,在上个世纪,这种彩绘织物不再局限于神庙中,而是作为墙壁艺术的新形式,以其饱满热烈的美学而受到行家们的追捧,并逐渐在收藏家中带起一股新的风潮。” 你知道么? 多年来,这是由于游客减少和朝圣者对廉价劣质绘画的需求的双重影响,这种艺术形式逐渐衰退。如今,已经很难在达到像真正的皮什维绘画那样复杂的设计和创造性的平衡。另一个原因是年轻一代的艺术家不愿意接受成为皮什维大师所需的严格训练。

除了纳德瓦的皮克瓦伊,还有德卡尼(Deccani)皮克瓦伊。这种皮克瓦伊则更为罕见,特别是卡兰卡里(Kalamkari )的皮克瓦伊。德卡尼皮克瓦伊是为富有的古吉拉特邦商人制作的,他们由于贸易或商业的原因定居在了海得拉巴(Hyderabad)。这些商人会把皮克瓦伊挂在他们自己的神龛里,或供奉在施莱纳吉神庙中。 精美,复杂,大型的皮克瓦伊作品,描绘了克里希纳神和他的牛群甚至年轻一代人的墙壁——尽管在使用的颜色、构图,或是施莱纳吉的特征等方面都具有当代风格。人们还可以找到可以挂在小型公寓和壁龛里的新形式,这也让皮克瓦伊吸引了一批新的买家。 而且还不止于此。印度的时装设计师们也在他们的作品中融入了皮克瓦伊的元素和图案。以罗希特·巴尔(Rohit Bal)为例。几年前,这位著名的设计师与设计公司美好地球(Good Earth)合作,创造了一个名为胡森·塔亚特(Husn-e-Taairaat)的限量版套装和家居装饰系列。这一系列以莲花、长尾孔雀、水果、植物和动物为特色的——所有这些都以古老的皮克瓦伊绘画风格呈现。总部位于金奈的时尚品牌印度编织(WeaveinIndia)也从皮克瓦伊珍珠镶嵌的边框和花园图案里找到了灵感。幸运的是,在新顾客的努力推动下,皮克瓦伊一直留存至今,并继续艺术鉴赏家带来新的震撼——比如辛哈尔,他在高知双年展(Kochi Biennale)、印度艺术博览会(India Art Fair)等各种知名论坛以及新德里的各种展览上展出过皮克瓦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