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

被遗忘的织艺

第01期, 2019

被遗忘的织艺

普里亚 拉纳 |作者

第01期, 2019


设计师瓦沙利 沙丹格尔(Vaishali Shadangule)偶然发现一种名为坤,有着4000年历史并已近乎从世上消失匿迹的手工织物并沉迷于它的魅力。让我们跟随她,追溯这门艺术的复兴之旅。

这与寻找圣杯之旅类似,但这次是一种罕见的印度手工织品卡纳(khana),或称为坤(khun)。自古以来一直受到北卡纳塔克邦(north Karnataka)和马哈拉施特拉邦(Marathwada)维德哈巴德(Vidharbha)和马拉斯瓦达(Marathwada)部分地区妇女的喜爱,这种轻量的棉或棉丝手工织料通常被用于缝制拉维克(ravike)或乔里(choli)(女式衬衫),以搭配同一地区的伊卡尔纱丽。坤是一种有着4000年历史的复杂织锦,上面点缀着精致的小图案。这种织艺曾一度是该地区农村妇女的主要谋生之道,但几个世纪以来,在动力织机的冲击下,原先的手摇织机织品也几乎消失的无影无踪了:被人忽视,苟延残喘。就在那个时候,来自孟买的时装设计师瓦沙利 沙丹格尔(Vaishali Shadangule)偶然发现了这种纺织品,并踏上了一段复兴之旅。“没有人在孟买或浦那的市场上见过这种具有独一无二的织锦图案的面料,很像巴纳拉西(Banarasi.)。它似乎已经灭绝了。” 尚达格尔说。经过一番研究,她在2012来到了古勒德古达村(Guledgudda),卡纳塔克邦巴加尔科特区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也是坤的家乡。

古勒德古达村曾经是一个繁荣的手工织布中心,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织机,且家中人人都参与织布。虽然没有明确的历史证据表明这种织物的起源,但据民间传说称其始于公元8世纪恰卢克雅王朝(Chalukya dynasty)于古勒德古达村掌权的时期。据说,这个村子里的织工最初开始编织这种典型的织物是用来搭配伊尔卡尔纱丽。据说,在宗教节日期间,这些织物会被折叠成三角形,放在纱丽上,献给女神。传闻这种织物之所以被称作卡纳(khana)或坤(khun),正是源于这种将织物叠成小方块的方式。自然和神话是了这种织物独特的图案的灵感来源。

手摇纺织机的特写镜头

不幸的是,随着这些古老的传统慢慢淡出人们视野,坤也未能逃过同样的宿命。传统的设计几乎销声匿迹,一代真正的织工也鸣鼓收兵,而仅存的几个人也则转向了动力织机。“大约五年前,我第一次造访这个村庄时,大约有500台手摇织机,”与几十年前的4000台相比今不如昔,不可同日而语。。“我当时在纽约,在休息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我从美国回到了印度,而且我意识到这种布料仍然没有被人重视。每个人都在谈论昌德里、巴纳拉西、马赫什瓦里,所以甚至没有人知道坤。”设计师解释说。尚达格尔决心要振兴这种纺织品。因此,她回到了古勒德古达村。但是,令她沮丧的是,只有一台织机还能工作。

她迅速投入了工作。尚达格尔修复了50台织机,还与织工们一起商量出了一个复兴计划,使之能受到全球大都市受众的青睐。 “这是一种复杂的织锦,重量很轻。”尚达格尔说。她还补充说,她想要表现的是坤的现状。所以她使用了织工在织布机上织出的现代色彩。“如果你去到任何一个村庄,所有人都是很新潮的,他们不会跟随潮流,而是与自然联系在一起。所以有绿色和金属色,以及酒红,芥末色和荧光绿的组合。”她说。

尚达格尔在解释这一呕心沥血的编织过程时说:“即使是只改变一小块面料的颜色,织工就得重新手工连接织机上的四千根纱线,而这一过程要花一整天的时间。时间不变,收入却少了一半,如此的话织工一天只能赚四百卢比!」

40岁的拉朱(Raju)已织坤达15年之久,是设计师的织艺大师。他说,在经济更兴旺的时候,村里约有5 名织工。“他们主要从事染色和织布的工作,有负责原材料和缝纫的专门部门。”而如今,他说,村里少数仍在经营这门手艺的家庭仅是处出于对其的热爱,而不是为了赚钱。“坤是一种如此精美而巧妙的织艺,只能在这个村子里生产。这是一种传统,而不仅仅是一个毫无生气的物体。它会受到气候、主题、日常生活甚至村庄环境的影响。”这位曾了解过昌德里和帕伊塔尼织艺的设计师解释说。

一名店主在古莱德古德达 村的商店里展示 昆 纱丽

2012年和2014年,尚达格尔在印度举办的时装秀上展示了两个基于坤的设计系列。观众的积极反应鼓励她创作了另一系列更现代的 装,并于2018年在印度最负盛名的时装盛宴德里的印度时装周上展出。“我对复兴理念是,保持这种面料灵魂和功能的完整性,仅稍作设计以适应当代观众。人们喜欢面料在皮肤上的舒适感和外表的光泽感。”在其设计的最新系列中,她将本土的橙色、绿色和粉红色与古铜色、金色和灰色搭配,扩大了传统的配色。今年6月,沙丹格尔在纽约展示了40件坤系列服装,并在全球知名的纽约时装周上展出了一个包含45件成衣的系列,其中包括连衣裙和夹克。她还计划7月在印度举办她的第一次印度新娘时装秀,展出这种精美绝伦的纺织品。“我只是接受了织工们提供给我的所有面料,并向他们保证我每个月会支付给他们一定的报酬。我提高了面料的质量,现代化了设计,但我的第一个目标是使村民能够再次以此为生。”

在莲之美妆印度时装周(Lotus Makeup India Fashion Week)上,一名模特穿着设计师瓦伊沙利设计的“比斯拉(Bisra)”系列走在T台上

复兴坤的另一个挑战是,传统的织机通常很小,仅能满足女衫面料的要求。沙丹格尔现在正准备制作一批古勒久达昆织机和更大的织机,以生产满足更高商业性和创造性需求的纱线码数。她还计划将产品多元化,将坤用于家居用品、家居装饰等其服装品牌之外的领域。

沙丹格尔说,她的贡献其实微不足道,而且她希望能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这种神奇的织物。她表示,“我们需要尊重织工的辛勤工作,他们需要坐在织布机工作无数小时才能制作出一件可能需要四个月才能完成的纱丽。这是一件艺术作品,而不仅仅是一块布料。只有当这份工作给织工和他的家庭带来金钱和尊重时,下一代人才会将这一传统发扬光大。” 她的努力似乎带给了古勒德古达村的织工们一丝曙光,正如拉朱(Raju)所总结的那样:“我喜欢再次坐在织布机前工作。当我看到用我织的布料做出来的漂亮衣服在世界各地展示的时候,我感到非常自豪。它激励着我去拯救织机和这门传统手艺。我会教我的孩子如何织坤。

普里亚 拉纳

普里亚 拉纳(Priya Rana)是一位 著名的时尚作家,曾在印度的主要 出版物中担任主编。拉纳是Outlook Splurge的执行主编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