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聚焦艺术


问题 03, 2019

聚焦艺术


乔治娜马多克斯 |作者

问题 03, 2019



在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Venice Biennale)上,印度展馆成功入围十大最受欢迎展馆,增强了印度在当代创意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圣雄甘地从未去过威尼斯。直到2019年,印度艺术家带着受甘地之和平与非暴力哲学思想启发的作品来到了这个以终年浪漫而著称的意大利城市。,暌违八年后的今年,印度在威尼斯双年展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且最负盛名的艺术盛会上,凭借以甘地哲学为主题的代表性作品以及其中蕴藏的创造性思想收获了广泛的赞誉。英国《金融时报》和知名艺术网站artsy.net90个国家展馆中将印度列为十佳国家展馆,与美国、瑞士、波兰和首次亮相的加纳鼎足而立,这充分说明了我们国家基于甘地思想的创造力。

包括南达尔博斯(Nandalal Bose),MF 侯赛因(MF Husain),吉蒂什·卡拉特(Jitish Kallat)和阿图尔·多迪亚(Atul Dodiya)等在内的八位印度艺术加的作品于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印度官方展馆展出(展至1124日)。除此之外,全球知名的当代艺术家高丽·吉尔(Gauri Gill)、希尔帕·古普塔(Shilpa Gupta)和索哈姆·古普塔(Soham Gupta)的作品也作为由美国策展人、2019年双年展活动策划人拉尔夫·鲁戈夫(Ralph Rugoff)策划的主要展览的一部分面向观众展出。双年展首次举办近116年后,印度首次在双年展上亮相并设立国家馆是在双年展首次举办近116年后的2011年。1931年,甘地访问了罗马,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他发现墨索里尼(意大利总理贝尼托·墨索里尼)是一个谜。甘地还曾给阿道夫·希特勒写过一封信。这正是艺术家吉蒂什·卡拉特(Jitish Kallat)在威尼斯双年展的重要展品之一,名为《附信》这一颇富代入感的作品中想要呈现的历史。在其作品中,这封信被完全展开,投射在烟幕上,上面潦草地写着甘地的文字和签名,使观者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

GR 格里纳在其作品中使用了上百双帕度卡(即印度最早的拖鞋,又称为圣屣)。帕度卡通常由僧侣和其他苦行者穿着,反映了和平与非暴力的原则

印度馆是由印度国家现代艺术馆作为发起人和印度政府文化部、印度工业联合会(CII)作为合作伙伴共同努力的结果。展馆由基兰纳达尔艺术博物馆(knma)的首席策展人鲁比娜卡罗德(roobina karode)策划。我并不认为这次展览是以类似纪录片的形式对甘地的真实再现,也不是为了将他从档案馆中复活。卡罗德说。他补充道,甘地的形象与存在不被时间和空间所约束。在危机或绝望的时刻,他会不断重回公众的良知。他不仅仅是一个留在情感或怀旧中的主题。相反地,他是当代反思的对象。我更倾向于研究其实践的各个方面,以及工艺的理念,劳动的尊严和对自力更生的重视。

一位游客在威尼斯双年展上为艺术家沙昆塔拉库尔卡尼(Shakuntala Kulkarni)的展览拍照。这件未命名的作品取材自肉体、枷锁和盔甲这一作品中的两个手杖雕塑,七张照片以及其他素材。这件作品与甘地向全国人民发表讲话时所使用的竹台一脉相承。

印度能够参加今年的双年展是一件十分令人欣慰的事,它也将成为印度艺术友谊的推动力。长期以来,印度在全球艺术活动中一直甚少露面,颇令人引以为憾。对印度来说,能够在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Met Breuer)这样的国际博物馆举办展览是一件让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的大事情。比如每五年在德国卡萨尔举办一次当代艺术展卡萨尔文献展(Documenta)。如今又是威尼斯双年展。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南亚艺术区助理馆长沙奈·贾维利(Shanay Jhaveri)表示。多年以来,贾维利一直积极在国际上宣传和推广印度艺术家。受其影响,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2016年举办了已故印度艺术家斯琳·莫哈梅迪(Nasreen Mohamedi)的回顾展,目前则在举办雕塑家姆里纳里尼·穆克吉(Mrinalini Mukherjee)的个展。

一位游客在威尼斯双年展的一个没有光线的房间里体验了艺术家吉蒂什·卡拉特(Jitish Kallat)的展览。该作品名为附信,展示了圣雄甘地在19397月写给阿道夫·希特勒的一封信。几周后,德国入侵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在信中,甘地曾向希特勒呼吁和平,并敦促他阻止这场毁灭人性的战争。

鉴于印度馆之前只举办过一次,策展团队仔细考虑了在530平方米的展厅里完整展出8位印度艺术家的作品的可能性。我们选择了更开阔的空间,通过展示的作品唤起共鸣,让展馆保持一种肃穆的气氛,让观众可以停下来反思。我没有选择对称的空间设计。因为我希望这个空间里可以有更多让观众惊奇和意想不到的元素,卡罗德说。

吉蒂什·卡拉特揭示了他的作品《附信》背后的故事。每一位参观者都会给作品带来不同的个人、社会和历史体验,这些体验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作品的意义。卡拉特说。正如其他《公告》系列中的三部作品一样,《附信》反映了一段可以用来重新思考当下的历史话语。他告诉我们,这幅作品是一幅投射在可穿越的干雾幕布上的历史书信;1939年,甘地给阿道夫·希特勒写了一封简短的书信,敦促这位德国领导人重新考虑他使用的暴力手段。作为在当时的那个历史时刻主要的和平支持者,甘地这封信中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丝迷惘卡拉特沉思道。他解释说:“这封书信就像是一封公开信,像甘地的许多行为和他的人生壮举一样,注定将逾越其投递日期和预定收件人的限制它升华为一封写给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信。

卡罗德和她的策展团队之所以选择艺术家阿图尔·多迪亚(Atul Dodiya)的作品《断枝》,是因为它围绕着暴力这一世人共通的主旨展开。或许最可悲的是,我的这件作品在今天仍有意义,因为暴力仍在继续,多迪娅说。这个展览由九个木制橱柜组成,里面包括手绘彩色相框的照片、义肢、工具、遗物等纪念品。

艺术家GR 格里纳(GR Iranna)以相似的方式回顾了他2010年的以帕度卡这种圣屣为中心的作品。我把这个作品命名为纳瓦乌(Naavu,这是一个坎纳达语中表示低吟的单词,英语中是一起的意思。它象征着我们团结一致,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坚定地站在一起。格里纳说。该作品由以数百只帕度卡堆成一堆钉在墙上,好像人们一起走过墙壁和天花板。在印度,帕度卡是僧侣和其他苦行者所穿着的鞋子,反映了和平与非暴力的原则。每只鞋上都有一个小挂件(比如一把剪刀),代表一种职业或宗教。这代表了每只帕度卡都有着个性,表明当我们在团结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会继续保留我们独特的身份,格里纳说。附着在帕度卡斯上的沙粒表明,这双鞋是走在海边的人穿的,这暗示了甘地前往丹迪(Dandi)抗议于英属印度实施的严酷统治时的事迹。

这次展览同时展出已故艺术家鲁曼娜·侯赛因(Rummana Hussain)最重要的作品:《碎片(Fragments)》。作品由一个破罐子或坟墓组成,大胆直白的置于一面镜子之上,诉说着失落和沉默。而另一位侯赛因家族的艺术家,马布尔菲达侯赛因(Maqbool Fida Husain),则展示了其附有浓厚历史感的画作《沙门(Zameen)》,其中汇集了对印度历史融合的本质思考。

随着印度在去年庆祝了甘地诞辰150周年,以及其哲学理念与当今暴力世界的关联性愈加明显,这个展馆的意义也变得更加息息相关。我们试图通过这个展览来评估甘地的价值观在当代世界的相关性,卡罗德说,不幸的是,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需要他的真理真知来为我们指明方向。

乔治娜马多克斯

乔治娜·马多克斯(Georgina Maddox)是一位资深艺术作家和策展人,至今仍在参与各种视觉艺术项目。目在,她在《印度快报》担任高级助理编辑。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