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一种共同的文化
随着佛教文化和哲学从古印度传播到亚洲各地,与东南亚国家形成了牢固的联系。贝诺伊·贝赫探索了该地区的佛教遗产及其当代意义
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思想和思想跨越地理和政治界限的传播。这方面最伟大的例子之一是佛教从印度次大陆传播到东南亚国家。到公元前8或9世纪,轮回、玛雅和米提亚的概念,以及物质世界的虚幻本质,在奥义书中具体化了。人生的最高目标是能够在幻觉的面纱之外看到永恒的真理。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被称为“佛”或“开悟者”和“提桑加拉人”或战胜死亡恐惧的人。在随后的2000年里,这种哲学在非洲大陆传播到了今天的国家,如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越南、印度尼西亚、尼泊尔、不丹、阿富汗、西藏、朝鲜和日本。这种哲学观点所到达的最北部边境是西伯利亚和蒙古的布里亚特。当来自亚洲各地的学者来到那烂陀和塔克沙希拉的古印度大学学习时,他们把佛教教义、经文和遗物带回家。因此,佛教在整个亚洲蓬勃发展,甚至在今天,也在这个地区占有突出的地位。

缅甸(东南亚国家)
几个世纪以来,缅甸是佛教影响和艺术的熔炉。在公元1000年末期,缅甸与印度比哈尔邦菩提伽耶的佛教信仰中心有着深厚的关系。事实上,菩提伽耶的摩诃菩提寺的建筑形式是由11-12世纪缅甸寺庙城镇巴干的寺庙沿袭而来的。到了12世纪和13世纪,随着印度平原佛教中心的衰落,来自印度的学者和艺术家在缅甸的精神避难所避难。蒲甘成为一个中心,数以千计的佛教寺庙装饰着复杂的绘画和雕塑。巴干寺庙内墙上12世纪的绘画围绕乔达摩佛的生平和本生故事展开。在缅甸首都仰光,矗立着宏伟的大金塔。它是缅甸最神圣的佛教寺庙,被认为供奉着过去四尊佛像的遗迹。无论是巴干寺庙的建筑风格还是里面的绘画,缅甸的佛教遗产都非常紧密地反映了印度的佛教遗产。

越南
2018年10月,人们发现了印度和越南之间鲜为人知的文化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印度重要的佛教老师菩提达摩的越南之旅,以前的历史学家并不知道。据说达摩是中国禅宗(梵语中的禅)的创始人,禅宗在日本被称为禅宗。除了在中国的影响之外,禅宗被认为对形成日本人的纪律文化和民族性格具有重要意义。5-6世纪,达摩从印度来到中国,并在那里度过了一段时间。佛教学者沿着东南亚的海上路线不断移动,菩提达摩可能在过去的越南象帕王国登陆亚洲大陆,这证明了分布在越南南部和中部的印度教和佛教寺庙。

印度尼西亚
自古以来,船只在印度、印度尼西亚和中国之间运送货物。印度尼西亚的考古遗迹证实了2000多年前与印度的密切互动。在第一个千年,中国朝圣者通过海路和陆路前往印度的佛教圣地。当他们使用海上路线时,他们花了很多时间在印度尼西亚繁忙的港口,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找到对这些港口的提及。印度教早期存在于印度尼西亚,佛教从7世纪开始兴盛。即使在今天,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也是印度尼西亚最重要的文化传统。在8世纪和9世纪,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建造了宏伟的佛教纪念碑。中爪哇的婆罗浮屠佛塔是世界上最宏伟的佛教纪念碑之一,是由沙伊伦德拉国王在这个时期建造的。婆罗浮屠佛塔很好地解释了佛教哲学的概念。以几千英尺复杂的浮雕作品为特色,佛塔像曼陀罗一样被规划,为通往最终真相的提升提供了一条分级的道路。曼陀罗从5世纪开始出现在佛教艺术中,这可以在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的Kanheri佛教洞穴中看到。婆罗浮屠佛塔展示了来自印度的古代佛教哲学最清晰和美丽的延续。

泰国
从13世纪到14世纪中叶,最大的佛教中心之一在泰国素可泰发展起来。一些最优雅的佛教艺术是在这里创造的,其风格直到今天都很有名。那个时期的修道院可能是木制的,因此没有保存下来。然而,一直在继续的是创造优雅美丽的佛像的艺术。14世纪中叶,泰国国王丁通在今天的曼谷以北大约85公里处建立了一个新首都。它被命名为大城府,以印度罗摩勋爵的出生地阿约提亚城命名。在大城府的废墟中保存着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寺庙,这些寺庙展示了这个地区辉煌的佛教遗产。泰国的寺庙有许多对印度教神毗湿奴的山哥鲁达的描绘。哥鲁达自古以来就是泰国的皇家象征。这里可能会提到,在巴尔胡特佛教佛塔的栏杆上有一面哥鲁达国旗。在11世纪和13世纪,横跨西藏西部、印度的拉达克、拉哈尔-斯皮提和金瑙尔的许多佛教寺院中,金翅嘎鲁达也占据显著位置。

卧佛寺是曼谷最受欢迎的圣地之一,可以追溯到17世纪。沃特佛的中心部分是一尊长约165英尺的卧姿佛尊。这种描绘与在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阿旃陀洞穴中看到的佛陀圆寂的艺术杰作非常相似。这种描绘上帝的传统始于印度,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整个亚洲。曼谷最著名的寺庙是供奉祖母绿佛的寺庙。这座寺庙建于1782年至1784年拉玛一世国王统治时期。事实上,泰国的大部分佛教寺庙都大量绘有史诗中的场景。即使在今天,罗摩衍那,或当地称之为罗摩基,也是这里的一种流行文化传统。
柬埔寨
柬埔寨是另一个有着丰富的神圣艺术和建筑历史的国家。虽然柬埔寨王室主要崇拜印度教神,但也创造了大量佛教艺术。从6世纪到8世纪,柬埔寨的印度教和佛教雕塑以其纯粹的美丽和卓越无与伦比。12世纪初,前柬埔寨国王苏利耶跋摩二世建造了最大的印度教寺庙建筑群之一——吴哥窟。它是献给湿婆神、梵天神和毗湿奴神的,后来被佛教徒使用。13世纪,国王贾亚万七世在他的首都吴哥城建造了柬埔寨最大的佛教建筑群之一,距离吴哥城约150公里。吴哥窟的“面孔塔”已经成为当今吴哥窟考古公园的普遍认可的标志,该公园包括吴哥窟和吴哥窟。笑脸的雕刻朝四个主要方向看,象征着洛克什瓦拉菩萨的普遍仁慈。吴哥窟中心的巴戎是国王自己的圣庙山。它是世界上最宏伟的佛教纪念碑之一。

老挝
老挝位于东南亚半岛的中心。这里的人们有着深厚的灵性,小乘佛教是他们文化的基础。僧侣,或者那些已经放弃物质享受的人,受到深深的崇敬,并定期接受施舍,这符合印度佛陀时代的古老传统。老挝有近5000座佛教寺庙。老挝的大多数男人,在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时间里,住在修道院里,接受佛教伦理和对世界富有同情心的看法。这也让人想起了古印度的“婆罗门查里亚道场”(生活的苦行僧时期)。金色的那琅佛塔是老挝的国家象征。这座佛塔最初建于1566年,高148英尺,被认为是乔达摩佛的圣物。佛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印度教授他的哲学,这个国家被称为佛教的摇篮。虽然佛教在11世纪和12世纪后在印度衰落了,但它在邻国繁荣起来,并创造了深厚的文化和文明纽带。佛教再次卷土重来,其日益流行与其哲学的和平性质及其在东南亚的地理分布有关,全球约98%的佛教人口集中在亚太地区。佛教的共同遗产也将东南亚以外的印度与日本、韩国甚至中国等国家联系在一起。在总理纳伦德拉·莫迪的领导下,作为印度“向东看”和“向东行动”政策的一部分,佛教在促进与东盟国家的更深入接触方面一直发挥着突出作用。

在2018年佛祖贾扬蒂庆祝活动的主旨演讲中,莫迪总理强调了佛教联系对印度与亚洲其他(主要是佛教)国家关系的重要性。除了成为在亚洲社区建立更大互动的催化剂,佛教还有巨大的旅游潜力。印度正在采取一些措施来恢复佛教遗产和与其他佛教国家的联系。今年2月,在虚拟的第八届东盟-印度旅游部长会议上,GOI文化和旅游联盟国务部长普拉拉德·辛格·帕特尔强调了印度与东盟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联系,并提到东盟是印度佛教旅游的一个重要市场,因为它为佛教巡回区带来了大量游客。旅游部投资了一项重大举措来升级赛道的基础设施。它还组织了国际佛教秘密会议,以提高对印度佛教遗产的认识,并增加外国游客前往佛教场所的流量。佛教促进了古印度超越地理边界的文化和哲学联系,它也可以用来成功地面对当代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