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国界的宝莱坞
自1913年达达萨赫布·法尔克(Dadashaheb Phalke)拍摄第一部无声故事片《拉贾·哈里夏德拉》(Raja Harischandra)以来,印度电影已经走过了很长的一段路。随着文化娱乐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用户需求的日益增加,宝莱坞电影现在正风靡全球。
那是2006年。我在伊斯坦堡的香料集市里闲逛,感觉就像回到了家一样—肉桂、小茴香、月桂叶和其他香料散发出的熟悉香味。但是,更有趣的是,一个当地的商人为了招呼我去他的摊位,竟然唱起了“阿瓦拉勋(Awaara hoon)“。我曾听说,拉吉·卡普尔(Raj Kapoor)主演的这部印度电影里的歌曲在前苏联很受欢迎。在华沙的一家夜总会,我试着在我的波兰朋友们随着音乐一边舞动身姿一边跟唱“Tere bina kick mujhe milti nahi”时与他们一较高低,但结果却是惨败!这绝非我夸大之词。从马来西亚到摩洛哥,人们哼唱着宝莱坞的歌曲。从吉隆坡到肯尼亚,人们租借着宝莱坞的电影;从中国到哥伦比亚,宝莱坞的明星受到了粉丝的热烈追捧,并已正式进驻洛杉矶好莱坞星光大道的杜莎夫人蜡像馆。
心灵相通
作为一名居住在科隆的印德混血出版商,纳西姆·汗(Nasim Khan)很早就意识到了人们对印度电影和宝莱坞相关信息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长。因此,他在2006年与宝莱坞发行公司合作,发布了德语版宝莱坞电影杂志《ISHQ》。出乎纳西姆·汗(Nasim Khan)的意料,电影在德国上映后大获成功。“超过200万人观看了这部电影。”这部电影也对德国女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此,纳西姆·汗的总结是:“宝莱坞实际上填补了西方社会存在了30-40年的一个空白。热烈的爱情,浪漫的故事,这些都从好莱坞消失了。在科技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很多感情都不知所踪了。人们想哭,想笑,想体验这世界上的悲欢苦乐。宝莱坞填补了这些空白。“

商业盈利
多年来,宝莱坞已以其独特的身份在全球电影业中崭露头角。宝莱坞是全球电影制作的领头羊,共发布了 2.7万部特色电影和数千部短片,数量之多令人惊叹。

从历史上看,印度的电影产业一直在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印度电影业的同比增长率仍将保持在11.5%左右,到2020年总收入将超过2,380亿印度卢比(合37亿美元)。

“对于印度电影来说,海外市场还不是一个成熟的收入来源,但它肯定会走上正轨。与过去相比,观众、发行商和放映商现在更容易接受和印度有关的内容。印度电影的影响力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海外市场的印度裔观众,“曾出演《摔跤吧爸爸》(Dangal)的阿米尔·汗(Aamir Khan)认为。正是这部电影让宝莱坞意识到了自己在中国的潜力。
全球认可
宝莱坞的时代才刚刚开始。这不仅仅是因为印度女星在戛纳电影节红毯上大放异彩,也是因为印度电影在全球其他几个主要电影节上受到了观众的广泛认可。对于那些早在几年前就发现印度的潜力的人当中,我们不得不说好莱坞的导演丹尼·博伊尔是独具慧眼。凭借由宝莱坞和好莱坞大牌组成的演员阵容,这位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得主不仅在印度进行了拍摄,而且在其电影的背景故事发生地孟买举行了首映式。从与国际演员合作的制作公司,到去宝莱坞寻找灵感的多名导演,宝莱坞已经成为了国内外电影人的聚集地。克里斯汀·汀斯利(Christien Tinsley)(曾参与电影《猫女》的拍摄)和《指环王》中的多米尼克·提尔(Dominique Till)曾在几年前带着他们的背包和化妆包来到这里,那时候,他们每天都要忙着给阿米塔布·巴克强(Amitabh Bachchan)进行特效化妆,使其贴合电影《阿爸》(Paa)中早衰症儿童奥罗(Auro)的角色。
也许是宝莱坞电影的热情、活力和截然不同的叙事方式,吸引了好莱坞电影纷纷效仿。印度电影业已经在国际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浓墨重彩一笔,也会在未来的时间里继续砥砺前行,不断开辟新的境界。